火锅制造芯片,成都双面生活“芯”原创——33号

日期:2023-07-12 12:20:07 / 人气:78


发展可能有起伏,但决心是一贯的。
文我张木波
报告I核心tide IC
ID I xinchaoIC
图片来源I pixabay
今年,德州仪器在成都的第二封测厂即将投产,不禁让人疑惑:为什么成都能吸引德州仪器这样的芯片厂商入驻?而且这座城市对半导体硬实力的展示,似乎与大多数人之前对成都的印象大相径庭。
提起成都,我们可能会联想到麻辣辣的火锅串串、天真烂漫的国宝熊猫、著名的名胜古迹、四川休闲舒适的生活......九天开万户,千户入画,承载着人们的无限遐想和向往。
但事实上,这样一座充满麻辣激情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最早的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之一,首批集成电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
目前,成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和水平已位居中西部第一,聚集了英特尔、德州仪器、华为海思、紫光国威等众多优质企业,发展格调高。这座城市早已成为中国芯片版图中不可或缺的一角。
01
成都造芯之路的曲折
成都东郊承载着独特的城市记忆。
走在今天的东郊记忆创意园,我们可能很难把这样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地方与50年代布满苏式红砖和烟囱走廊的电子工厂联系起来。
来源:微信官方账号的东郊记忆是“北有首钢,南有红灯”。董娇记忆的前身是“一五”期间兴建的国营红光管厂,是中国第一台黑白、彩色显像管的诞生地,也是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的起源地。
除了洪光电子管厂,“一五”期间,国家还在成都布局了国有国光电子管厂、国有先锋无线电仪器厂、长虹前身780厂等一大批电子企业。后来随着三线建设的发展,成都的电子产业发展的如火如荼,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但改革开放后,由于技术落后,成都的电子产业辜负了当年的辉煌,走上了下坡路。“生存”一度成为当时各电子厂急需解决的问题。
然后,成都电子产业发展遇到瓶颈,大部分国营工厂越来越难以生存,甚至面临破产解散的困境。但是人生没有白走的路,很多曾经辉煌过的电子厂也为成都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进入新世纪,《国务院关于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政策的通知》正式发布。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逐渐受到国家的重视。由于成都的电子产业积累和电子科技大学的高校和人才优势,已成功获得“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和“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首批建设资格。此外,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这也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外资开始瞄准中国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这也成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再次爆发的绝佳机会。
2003年8月,英特尔宣布投资3.75亿美元在四川成都高新西区建立半导体芯片封装测试工厂,这也是第一家落户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随着全球芯片领军企业英特尔的入驻,包括SMIC、摩托罗拉在内的一批国内外企业在成都投资设厂,形成了巨大的集聚效应。
之前天府之国知名集成电路企业云集,成都更容易打造本土半导体企业。2005年9月,程心半导体在成都高新工商局注册,这意味着成都的核心建设之路开始踏上新的征程。半导体成芯8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由成都市政府和SMIC合作,创造了“成都托管模式”,委托SMIC管理。一时间,芯半导体名声大噪。
不幸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投资都会有回报。晶圆代工是一个需要高投入,也伴随着高风险的行业。成都市政府决定出售程心,因为它已经亏损了三年。然而,当时SMIC也处于动荡的发展时期,不可能回购程心的股份。从此,成都被寄予厚望的本土半导体企业彻底流产。
2010年,德州仪器在成都高新区收购了程心,并在中国大陆建立了第一个晶圆制造基地。此后几年,德州仪器持续加大对成都制造基地的投入,逐步将成都高新区打造成为德州仪器唯一集晶圆制造、凸点加工、封装测试、晶圆测试于一体的制造基地,并不断加大在中国的投入。
目前,成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良好,已形成涵盖集成电路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聚集了270余家集成电路企业,包括英特尔、德州仪器、成都广海、新华三半导体等国内外龙头企业,还培育了加纳王国海威、成都华为、瑞成信威等本土骨干企业,建成了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封装测试基地。
虽然在核心建设的道路上困难重重,但成都始终以百折不挠的勇气和毅力,没有放弃在集成电路行业的追求。
02
成都走出了一条特色的“核心”之路
在制芯这件事上,成都走了一条不同的路。
说到成都的特色半导体产业,就不得不说射频微波。2022年12月,在工信部公布的2022年100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中,成都市武侯区微波射频产业集群名列其中,是全国唯一的微波射频产业集群。同时,成都还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微波射频器件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学术研究能力突出。目前,成都在国内射频微波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图片由成都众多射频微波企业中的芯潮IC整理。亚光电子是见证了成都射频微波成长的老牌企业,也是中国最大的微波半导体器件和微波电路军工企业之一,是中国军用微波集成电路主要定点生产企业之一。从它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也可以窥见成都射频微波产业的发展。
亚光电子由国营亚光电器总厂,即国营970厂改制而成。国营亚光电气总厂于1965年建成投产,是原电子工业部最早成立的半导体器件生产企业之一,中国首批研制生产微波芯片、电路和器件的骨干企业,也是中国军用微波电路的主要定点生产企业。2010年,亚光科技在深交所上市。目前,公司以5G/6G射频前端芯片和光通信芯片为突破口,加快发展民用产品芯片设计服务,其毫米波通信功放芯片已成功研发并小批量生产。
亚光电子发展射频微波历史悠久,积累的技术实力位居全国前列,与成都整体射频微波产业相似。此外,亚光电子作为成都射频微波芯片企业的典型代表,具有非常浓厚的本土军工色彩,这也是成都本土射频微波的共同特点。那为什么成都能成为射频微波企业的聚集地呢?
在科技领域,产学研永远是密不可分的。成都射频微波产业历史悠久,发展迅速,这与被誉为“中国微波之父”的林院士及其在电子科技大学射频微波学科的扎实基础密切相关。
在科学理论方面,林院士为我国电磁科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主要成果是闭场理论、开场理论和镜像理论。在封闭场理论中,他发表了“一腔多模微波滤波器”的观点,奠定了一腔多模的作用;在开放场方面,他提出了“传输线阻抗的计算方法”和“三角形波导理论”的观点,对静电场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外,他还发现了介质平面上的重影现象,进一步发展了介质球的镜像理论。
林院士除了在射频微波方面的学术贡献外,还兼顾科研和教学,为国家和电子科技大学培养了一批电磁场和微波技术领域的人才,并于1989年获得首届国家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如今,电子科技大学能够在射频微波领域享有盛誉,能够推动成都射频微波产业的发展,与林院士是分不开的。
但是,一个地区产业的发展,仅仅打通学术人才的通道是不够的。在市场经济下,产业的发展更多取决于供求关系。如果没有需求,那么产品自然就无处可卖,行业也就无法成形和壮大。而成都正好有发展射频微波的市场基础,而射频微波又是成都的另一个重要产业支柱——航空航天。
成都作为国家航空航天布局的重点城市,是全国第三个拥有双国际枢纽机场的城市,航空产业位居全国第四。2021年,成都航空航天产业总规模已突破800亿元,基本形成航空制造产业链和航空航天制造产业链。
除了航空,成都的航空航天产业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一些国家的重型装备研发中,都有成都的身影。例如,成都振芯科技的主营业务是北斗卫星导航组件-整机-系统应用链核心产品的研发;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提供通信支持的包括2013年落户成都的田瑞星通公司。作为下游的航空航天产业,可以更好地吸纳上游射频微波的各类产品,产业互动健康发展,非常有利于本地企业的培育,吸引其他地区的企业入驻。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发展越来越快、越来越强。
成都具有深厚的学术基础、稳定的人才供给、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和新兴的下游产业,射频微波发展基础雄厚,发展潜力巨大。我想,这条特色芯片之路,在成都会越走越有把握,越走越扎实。
03
成都的独特魅力是什么?
多年来,许多国内外知名企业都选择在成都建设研究中心和子公司。那么,天府之国做对了什么?它的魅力在哪里?
成大事往往讲究天时、地利、人和,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也是如此。其中,集成电路行业对人才的依赖度不小。《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发展报告》显示,预计到2023年,全行业人才需求将达到76.65万人左右,其中人才缺口将达到20万人。抓集成电路高层次人才也深刻影响着企业和区域产业的发展。
在人才培养方面,成都也有不小的优势。成都现有本科院校近30所,占全省一半以上,其中985/211高校2所(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211高校2所(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此外,成都还拥有中电科10所、29所、30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培养了众多高层次集成电路研究人才。
2023年“中国大学软科学专业排名”结果显示,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排名全国第一。此外,电子科技大学也经常上榜,在芯片相关性强的子专业领域,包括电子科学与技术、电磁场、无线技术等,均位居全国前列。
不仅如此,成都更擅长广纳人才,颁布一系列人才政策并不断更新,争取本地高校等人才留在成都,吸引外地人来成都。2023年3月,成都出台《成都市加快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其中,集成电路人才政策是鼓励集成电路领域高层次人才和优秀团队在荣成创新创业就业,对入选“荣漂计划”和“荣北”软件人才的高层次人才最高给予300万元,团队最高给予500万元;对入选重大人才计划的专家,按照有关政策规定给予住房、创业、资金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此外,人才计划为设立集成电路相关学科的创业团队和机构提供资金支持,最高可达数千万元。
除了人才优势,成都高新区还对成都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产业产生了积极影响。成都的集成电路产业主要集中在高新区。在芯片设计方面,设计公司超过120家,有振芯科技、瑞幸信维、和信微、迅雷微、华大九天、华为海思、新华三等各具特色的企业。设计领域涵盖网络通信、智能家电、物联网、北斗导航、IP等。在晶圆制造方面,我们拥有德州仪器的8英寸晶圆生产线。在半导体封装测试方面,成都拥有华天科技(原宇鑫)、士兰威、英特尔、德州仪器、芯源系统(MPS)等近十家封装测试企业,形成了西南地区最大的芯片封装测试基地。
成都高新区以优惠的政策、产业合作、雄厚的财力,聚集的巨大能量有力地支持和推动了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的形成,提升了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打造了完整的产业生态链,促进了企业间的合作,为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如果要研究成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原因,还有一点不可忽视,那就是成都的地理位置。首先,成都是四川省的省会,位于中国西部地区,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也是国务院确定的西南地区的科技中心、商务中心、金融中心、交通枢纽、通讯枢纽。作为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成都被赋予了很高的期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快速的城市发展。
同时,成都靠近直辖市重庆。作为西部地区相对快速而扎实的城市,两座城市具有很强的区域和产业协同性,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也对双方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2021年,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地位正式确立。2023年3月,《成渝集成电路协同发展合作协议》正式签署,成都国家“芯火”双创基地正式揭牌。成渝两地将在集成电路等产业的人才交流、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探索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机制,有助于推动成都集成电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紫光股份董事长、新华三集团CEO于英涛曾这样评价成都:“成都,天府之国,社会经济好,产业基础优,市场潜力大,人文环境强。特别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成都在区域发展中的引擎作用进一步增强。”
从产业生态到政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成都这座以休闲、懒惰著称的城市,正在一路狂奔的道路上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并不时“滚出”新招。但不可否认的是,成都一直重视集成电路产业,它早已成为中国芯片布局中不可忽视的一角。
03
标签
作为国内较早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城市之一,成都的芯建之路显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它从未放弃发展集成电路产业。面对以上困难,脚踏实地,这座天府之国的城市已经逐渐走出了自己的半导体产业。
旅途辛苦,值得表扬。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成都已初步形成集成电路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材料及配套、系统、整机等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在5G通信、北斗导航、信息安全、IP核等细分领域初步形成鲜明优势。2022年,成都集成电路产业实现收入516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芯片设计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13亿元,同比增长55%,增速居全国第二。
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来欣赏风景,也带领许多有梦想的年轻人找到工作和创业。一方面是生活的舒适与闲适,一方面是激情的高科技产业发展。成都将两者完美融合。相信未来的成都会一步步走出自己的芯片发展之路。"

作者:无极娱乐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无极娱乐 版权所有